close
太原構築市域空間新格局
原標題:太原構築市域空間新格局
在國傢空間規劃體制改革背景下,太原市作為山西省“五規合一”的試點,承擔著空間規劃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使命。作為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,目前已經完成瞭規劃方案,於12月6日至21日面向全社會進行公示——
《太原市市域空間總體規劃(2016-2035)》方案顯示,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產業轉型、空間提質和生態修復為發展策略,引導產業由“資源依賴”走向“創新驅動”,打造成實現山西省國傢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的“引領者”和“能源革命排頭兵”。
gps車隊管理
形成“一核、三片、兩軸、多聯”空間結構
到2035年,太原市人口將達到680萬人,城鄉建設用地將達到920平方公裡,形成“一核、三片、兩軸、多聯”的空間格局。
“一核”指太原中心城區,重點培育區域性服務職能,發展先進制造業,與晉中、陽泉、忻州和呂梁等其他城鎮共同組成太原都市圈,作為山西省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載體。
“三片”是指太原都市區外圍分別以陽曲縣城、清徐縣城——瀟河產業園區、古交市中心城區為核心的三個綜合性產業新城。
“兩軸”其中一條是南北向聯系陽曲現代產業發展片區、太原中心城區和南部清徐——瀟河產業新區的城鎮空間發展主軸;一條是東西向聯系古交、中心城區,並向東強化與晉中的一體化發展、向西聯系婁煩的城鎮空間發展次軸。
“多聯”指中心城區向外輻射的多個重要通道,包括東向的石太通道和石太二通道,北向的北同蒲通道,西向的太古和太佳通道,西南向的太中銀通道,南向的大運通道和東南方向的太長通道。
打造內外連通區域開放平臺
未來幾年,太原市將充分發揮國傢綜合交通樞紐、全省“東融南承西聯北拓”戰略門戶節點的區位優勢,打造成融入全國、帶動全省、內外連通的區域開放平臺。
對外,重點深化與東部發達地區,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全方位合作,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地區、環渤海地區的協同發展,對接長三角、珠三角地區,推進各類“流”要素的無障礙對接。gps衛星監控管理系統
對內,全方位拓展與省內其他地市的分工和合作,建立與其他地市多層次、多形式對接機制,重點完善綜改示范區和省內其他開發區的合作機制,發揮創新成果對全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。
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
gps車輛監控系統
太原市將擔負起國傢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的歷史使命,充分利用好產業基礎、科研實力等優勢,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,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。
同時,以產業延伸、更新和多元化發展為路徑,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端裝備制造業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;大力發展文化、金融、旅遊、會展、現代物流商貿等現代服務業。到2035年,太原市將全面建成安全、綠色、集約、高效的現代化能源經濟體系和能源科技創新服務體系,創建國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,打造成為引領山西省實現能源革命的排頭兵。
形成多個城市副中心
太原市將通過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和都市區建設,推動陽曲、清徐行政區劃調整,提質中心城、擴容都市區、帶動都市圈。
根據《規劃》,太原市將推動晉陽湖地區,高鐵南站地區,漪汾、長風、三給等城市副中心的形成。推動軍工企業火工區等危險源外遷,中北大學周邊產學研融合,建設雙創示范基地、軍民融合示范區。
將實施以國傢級新區為載體的擴容戰略,打造瀟河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、清徐世界級新材料和清潔能源基地、北部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基地、陽曲新型產業基地、泥屯山西科學城、東西山生態文化康養基地、婁煩國傢綠色脫貧示范區、古交資源枯竭型城市綠色轉型示范區。
構建“多區多廊”生態安全格局
太原市將構建市域范圍“多區多廊”生態安全格局,包括外圍生態背景區、流域生態廊道和組團生態廊道。以兩山一帶、兩河一湖為主脈,建設“山西綠心”和“山西綠廊”,包括東山、西山、環城生態休閑帶,以“山前水邊”為脈絡,建設環城生態休閑帶。
串聯汾河、風峪溝和晉陽湖,推動建設晉陽湖景區和晉陽湖濕地,形成未來城市最大的生態濱水休閑區域,結合生態文化旅遊資源,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區和工業轉型示范區。
建立內通外連的交通體系
未來將以太原為中心,建立內通外連的交通體系,包括實現山西省內以太原為中心1.5小時交通圈。優化完善省內高速公路網體系,實現地級市之間兩條高速公路通道銜接。新建太原都市區高速公路環線,將現狀太原繞城高速作為城市快速路。同步優化省內國、省幹道系統,提升國省幹道等級至一級路等級,實現區域聯動的產業發展模式。
同時,強化提升太原全國性交通樞紐地位,建設京雄太延高鐵,大西高鐵向北延伸至烏蘭察佈。預留石太城際線建設空間,積極融入京津冀城際鐵路網,形成與京津冀的雙快客運通道。新建太原高鐵第三客站,實現太原都市區對周邊省會城市3小時交通圈。新建都市區第二機場,保留現狀武宿機場,發展臨空產業經濟。圍繞新機場、新高鐵站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。
本報記者 丁園
原標題:太原構築市域空間新格局
在國傢空間規劃體制改革背景下,太原市作為山西省“五規合一”的試點,承擔著空間規劃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使命。作為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,目前已經完成瞭規劃方案,於12月6日至21日面向全社會進行公示——
《太原市市域空間總體規劃(2016-2035)》方案顯示,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產業轉型、空間提質和生態修復為發展策略,引導產業由“資源依賴”走向“創新驅動”,打造成實現山西省國傢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的“引領者”和“能源革命排頭兵”。
gps車隊管理
形成“一核、三片、兩軸、多聯”空間結構
到2035年,太原市人口將達到680萬人,城鄉建設用地將達到920平方公裡,形成“一核、三片、兩軸、多聯”的空間格局。
“一核”指太原中心城區,重點培育區域性服務職能,發展先進制造業,與晉中、陽泉、忻州和呂梁等其他城鎮共同組成太原都市圈,作為山西省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載體。
“三片”是指太原都市區外圍分別以陽曲縣城、清徐縣城——瀟河產業園區、古交市中心城區為核心的三個綜合性產業新城。
“兩軸”其中一條是南北向聯系陽曲現代產業發展片區、太原中心城區和南部清徐——瀟河產業新區的城鎮空間發展主軸;一條是東西向聯系古交、中心城區,並向東強化與晉中的一體化發展、向西聯系婁煩的城鎮空間發展次軸。
“多聯”指中心城區向外輻射的多個重要通道,包括東向的石太通道和石太二通道,北向的北同蒲通道,西向的太古和太佳通道,西南向的太中銀通道,南向的大運通道和東南方向的太長通道。
打造內外連通區域開放平臺
未來幾年,太原市將充分發揮國傢綜合交通樞紐、全省“東融南承西聯北拓”戰略門戶節點的區位優勢,打造成融入全國、帶動全省、內外連通的區域開放平臺。
對外,重點深化與東部發達地區,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全方位合作,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地區、環渤海地區的協同發展,對接長三角、珠三角地區,推進各類“流”要素的無障礙對接。gps衛星監控管理系統
對內,全方位拓展與省內其他地市的分工和合作,建立與其他地市多層次、多形式對接機制,重點完善綜改示范區和省內其他開發區的合作機制,發揮創新成果對全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。
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
gps車輛監控系統
太原市將擔負起國傢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的歷史使命,充分利用好產業基礎、科研實力等優勢,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,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。
同時,以產業延伸、更新和多元化發展為路徑,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端裝備制造業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;大力發展文化、金融、旅遊、會展、現代物流商貿等現代服務業。到2035年,太原市將全面建成安全、綠色、集約、高效的現代化能源經濟體系和能源科技創新服務體系,創建國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,打造成為引領山西省實現能源革命的排頭兵。
形成多個城市副中心
太原市將通過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和都市區建設,推動陽曲、清徐行政區劃調整,提質中心城、擴容都市區、帶動都市圈。
根據《規劃》,太原市將推動晉陽湖地區,高鐵南站地區,漪汾、長風、三給等城市副中心的形成。推動軍工企業火工區等危險源外遷,中北大學周邊產學研融合,建設雙創示范基地、軍民融合示范區。
將實施以國傢級新區為載體的擴容戰略,打造瀟河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、清徐世界級新材料和清潔能源基地、北部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基地、陽曲新型產業基地、泥屯山西科學城、東西山生態文化康養基地、婁煩國傢綠色脫貧示范區、古交資源枯竭型城市綠色轉型示范區。
構建“多區多廊”生態安全格局
太原市將構建市域范圍“多區多廊”生態安全格局,包括外圍生態背景區、流域生態廊道和組團生態廊道。以兩山一帶、兩河一湖為主脈,建設“山西綠心”和“山西綠廊”,包括東山、西山、環城生態休閑帶,以“山前水邊”為脈絡,建設環城生態休閑帶。
串聯汾河、風峪溝和晉陽湖,推動建設晉陽湖景區和晉陽湖濕地,形成未來城市最大的生態濱水休閑區域,結合生態文化旅遊資源,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區和工業轉型示范區。
建立內通外連的交通體系
未來將以太原為中心,建立內通外連的交通體系,包括實現山西省內以太原為中心1.5小時交通圈。優化完善省內高速公路網體系,實現地級市之間兩條高速公路通道銜接。新建太原都市區高速公路環線,將現狀太原繞城高速作為城市快速路。同步優化省內國、省幹道系統,提升國省幹道等級至一級路等級,實現區域聯動的產業發展模式。
同時,強化提升太原全國性交通樞紐地位,建設京雄太延高鐵,大西高鐵向北延伸至烏蘭察佈。預留石太城際線建設空間,積極融入京津冀城際鐵路網,形成與京津冀的雙快客運通道。新建太原高鐵第三客站,實現太原都市區對周邊省會城市3小時交通圈。新建都市區第二機場,保留現狀武宿機場,發展臨空產業經濟。圍繞新機場、新高鐵站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。
本報記者 丁園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